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翡翠玉石知识

翡翠市场存在4大陷阱 消费者要留意

发布时间:2013-11-04 来源:金投网 763

  有“玉石之王”美誉的翡翠,一直深受广大民众喜爱。随着近些年翡翠价格的一路攀升,国内翡翠市场价格不规范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得翡翠收藏爱好者困惑不已。

  “前些天,我在一家翡翠珠宝店看上一枚翡翠手镯,白底泛绿,水头一般,打完折后6万元,同行的几位朋友看了,有的说值,有的说不值。到底应不应该买,我现在没了主意,好纠结。”一位姓林的女士困惑地说,“现在的珠宝市场动辄打折,八九折很常见,最狠的能低到一二折,这让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

  刚从云南旅游回来的王先生说,他走访云南多家翡翠商店发现,种水色都很相近的翡翠手镯在不同的店价格都不一样,即使同样声称“来自缅甸”,同样标注“翡翠手镯”,可价格相差怎么那么大?

  俗语说“黄金有价玉无价”,这个“无”字,既指翡翠作为宝石藏品,升值空间广阔,价值难以衡量;又可能意味着玉石性价标准不一,经销商漫天要价,翡翠市场零乱而“无价”。从事翡翠生意多年的阳美玉商夏先生表示,稀缺美玉的确存在一定的升值空间,但不懂行的市民要以投资翡翠来追求丰厚回报,就要特别谨慎了。在夏先生看来,目前翡翠市场主要存在4大陷阱,消费者要仔细留意。

ABC货需细辨

  翡翠A货,是指用无杂质的翡翠原料直接打磨而成的纯天然翡翠制品,是真正意义上的翡翠。随着翡翠原料越来越少,国内一些不法商家用B货、C货甚至D货翡翠冒充A货翡翠的行为。

  所谓的B货是指经过了杂质漂洗,将天然翡翠经过强酸浸泡后充胶处理而成,此种方式可以除掉翡翠内部的杂质并可以提高其透明度。但时间一长会出现胶的老化现象,从而使翡翠表面变得黄而干,透明度下降;C货除了漂洗杂质外,还进行了人工染色;D货是一种镀有色膜的翡翠,材质是天然的,但表面的这层有色膜时间长了也会老化、脱落。夏先生说,正常的翡翠生产只是对翡翠进行切磨、抛光、雕琢等处理,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加工方法。然而,一旦经过强酸处理、漂白填充处理以及染色以后,就不属于纯天然宝石了,也没有保值和增值的作用,消费者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谨防翡翠替代品

  随着首饰行业的迅速发展,翡翠赝品以假充真获取暴利的现象时有发生。与翡翠相似的玉石有很多,市场上常见的品种有澳玉、马来玉、水沫子、独山玉、岫玉等。

  澳玉是产在澳大利亚的一种绿玉髓,为隐晶质的石英,半透明状,绿色,常做成戒面,极似高档翡翠;马来玉是一种染成绿色的石英岩,半透明状,绿色,透过光线可见绿丝状;水沫子,即钠长石,产于缅甸翡翠矿体的外围,因形成时间短而种新,但水头好,像冰种翡翠,但较轻;独山玉是产于河南独山的一种黝帘石化的斜长石,颜色以白、绿为主,分布不均匀;岫玉是产于辽宁岫岩的一种蛇纹石玉,以黄绿色为主,表面呈油脂光泽,硬度低,用一般的小刀即可刻动,而翡翠是不能刻动的……这些“翡翠替代品”的价格比翡翠便宜,且外形颜色又酷似翡翠,消费者可借助仪器检测来区别。

别让名称所误导

  目前,在市场上对珠宝玉石存在着定名混乱的现象。有些商家往往直接以颜色、产地、特殊光学效应等对珠宝玉石进行定名。例如,把白色或黄色的大理石称作白玉、黄玉,把绿色的玉石统称为翠玉,极易与翡翠相混,也误导了消费者。

购买要货比三家

  一些商家利用投资者喜欢“砍价”的心理,标出天价,然后让购买者砍价,只要不低于成本价就出售,大多数商家表面上叫苦连天,心里却暗自高兴。据了解,目前业内并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玉器定价机制,生产商、玉商都是自行制定价格。出售价格除了和原料进价、品质相关外,还加入了很大的风险成本。在夏先生看来,在行家之间高端定价混乱,低端定价清晰;在消费者市场,低端定价比高端要混乱。中低端市场主要是旅游市场,它的开价和成交价往往背离得很远。因此,消费者购买玉器,要多学一些鉴别玉器的知识,还要货比三家,才能买到与自己心理价位相符的翡翠玉器。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