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珠宝

玉石造假难逃火眼金睛

发布时间:2015-12-30 来源:深圳珠宝网 707

  当前的玉石收藏,新疆和田籽玉被公认为是最具升值潜力的品种,伴随着其身价的暴增,也预示了某种“厄运”即将到来。在玉龙喀什河,过去依靠手工业采集和田玉的方式已经被大型挖掘机所取代,其资源开采也面临枯竭的危险;假沁色的带皮籽料泛滥,且造假手段更是“日新月异”,令收藏者防不胜防。

  玉石交易价格攀升

  2000年以来,由于市场交易量明显攀升,正预示了某种“厄运”即将到来。首先是,需求的剧增催生了在原产地无序开采的局面,使珍贵的和田籽玉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

  目前在北京、乌鲁木齐的北方城市的玉器收藏市场上最走俏的是新疆和田籽玉,现在,市场上最好的每克能卖上万块钱。

  “玉石市场上,最顶端的藏家,都在四处收集籽玉,因为籽玉更有升值的潜力。”新疆和田玉交易中心的一位经营商家告诉笔者。

  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全国大约有1000多万玉石收藏者,其中有明确收藏概念的大约10万人左右。近几年来一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爱好者投资于此,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了解玉的知识,要么专门购买籽玉,要么收集清末至现代的玉器,已成为玉石交易市场上的主力。

  阿布是因玉暴富的代表人物之一。2002年,他无意间在河床里拾得一块和田玉,后经行家鉴定,这块和田玉属于品质上乘的羊脂玉,阿布随后以55万元的价格将玉转手,创造了当地一夜暴富的神话。

  在2002年玉石价格猛涨的时候,河床上曾出现过2000多台挖掘机同时作业的景象。眼下的玉龙喀什河河床沟壑纵横,犹如一场战争过后留下的弹坑,满目疮痍,历经亿万年积累起来的厚达3至10米的古河床,被翻了个底朝天,翻拣过的卵石被遗弃在沟渠里,除了机器的轰鸣和拣玉人的身影,几乎看不见一丝其他生命的迹象。

  造假手段花样百出

  由于大部分爱好者只会认皮色和白度,认为花几百、上千元就能购买高档的红皮、黄皮等籽料作品,这促使了假皮的泛滥。一般情况为,销售者会将自己用大理岩磨成的“白玉籽料”说是河里捡来的,用白色石英卵石冒充籽料的。

  时下,更多的则是用山料或是其他玉种经磨光上皮充当籽料进行销售,这些在市场上屡见不鲜。很多玉石经销商为降低成本促进销售,在进货时不论真假只偏好满皮或是皮色好的玉雕品种,也助长了此类歪风的盛行。通常此类情况的折扣同样惊人,开价数千甚至上万的玉石工艺品,如果是以山料或是其他玉种经磨光上皮充当籽料的,有时一折就可成交,假皮籽玉,皮色多附着于表面,外表没有油分比较干涩,需要注意区分。

  磨光料加假皮:第一眼就看到那颜色太不自然了。最多的是橘红色,这类料子基本没有汗毛孔。料子也透(青海料居多)。大多为磨光料上色,非和田玉。一般玩家都可以分辨的出。

  次品籽料加假皮:把品相不好很难出手的低档籽料烫出假皮出售,买家会以汗毛孔等方法分辨出是否籽料,从而被艳丽的皮色所吸引。买家心理会有花钱买块皮的想法。所以这样要比没皮时的垃圾料容易出手的多,且价格不低。

  山料滚籽料加皮:一般体现为大件。有时候我们会看见肉质较好的材料,重量都在1公斤以上,可是上了假皮。本来那块料就可以卖上好价钱,但是为什么卖家还会上假皮呢?有的希望卖上更高的价钱,可是行家里手都看的出来是假皮。做这类假皮只是一种障眼法,把行家里手的注意力转移到皮上,使其疏忽了料子的真假,其实这种所谓的籽料是山料甚至青海料、俄罗斯料、岫玉料的下脚料小块,放入滚筒机内滚磨,磨成卵形,很像籽料,然后再染假皮冒充。

  有些造假者甚至把大块山料开成小料磨光。这种假籽料充斥市场。此外还有皮上加皮、矿物质假皮等。

  籽料玩法各有说辞

  现如今,籽料的收藏各有不同,各有各的玩法:

  玩肉,追求纯净,细腻,油润,不偏色。不能太计较白度,要不就没的玩了。

  玩皮,追求各种皮色包括各种浆,盘玩终日,欣赏变化,其乐无穷。

  玩型,不管皮色,肉质。只追求料型完美。图型独特,少裂,图个盘摸舒服。

  玩纹,要求表面的皮色,裂痕好看,最好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欣赏的时候产生一种美的愉悦感。

  玩雕,玉不凿不成器,料子质地形状皮色都一般,雕工好也是有玩头的。

  玩心情,玩玉要有一个好的心情,不爽时,把玉拿出来一一把玩,顿时舒畅许多。

分享到:
0
更多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