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珠宝

“珊瑚树红春常在”的美景 棒呆了

发布时间:2015-09-15 来源:金投珠宝 700

  一树红花照碧海,一团火焰出水来,珊瑚树红春常在,风波浪里把路开。”这首脍炙人口的歌剧《红珊瑚》选曲,至今为人们所传唱。

  古人、今人无不喜爱着如花似琼的珊瑚礁。珊瑚礁又称“海底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海南三亚蔚蓝的海面下,有一片美丽的海底热带雨林,一簇簇珊瑚群落串联成片,随着海流轻轻摆动,鱼儿畅游其间。

  三亚珊瑚礁保护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难题?近日,中国海洋报记者参加由国家海洋局组织的2015年海疆万里行采访活动,走进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寻珊瑚礁保护背后的故事。

  为保珊瑚礁设立保护区

  在三亚珊瑚礁国际自然保护区珊瑚标本展览馆,墙壁上、橱柜里摆放着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珊瑚标本,让人目不暇接。

  “珊瑚岛礁是地球海洋生物链的重要基石,全球约有一半可供人类食用的海洋鱼类都在珊瑚礁附近安家,珊瑚礁生态系统对维持海洋生态平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傅捷告诉记者,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受人类活动、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三亚珊瑚礁生态系统退化较为严重。随着珊瑚的退化,礁栖生物资源开始减少,海洋生物食物链遭到破坏,海洋生物多样性出现下降,海水对岸礁侵蚀加剧,从而进入恶性循环。

  1990年 9月,我国首个国家级海洋生态类型的珊瑚礁保护区——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应运而生。保护区总面积85平方公里,下设亚龙湾珊瑚礁保护站、大东海珊瑚礁保护站、鹿回头湾珊瑚礁保护站和东、西瑁洲珊瑚礁保护站,主要保护对象是造礁石珊瑚、非造礁珊瑚、珊瑚礁及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三亚珊瑚礁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俊杰说,目前在保护区海域有造礁珊瑚110余种、浮游植物131种、浮游动物80种、鱼类296种,以及玳瑁、绿海龟和中华鲎等濒危物种,丰富的珊瑚种类和多样的礁栖生物使三亚成为中国热带海洋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

  为了保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并对遭受破坏的珊瑚礁进行有效修复,扭转生态退化的趋势,“保护区近年来不断加大打击非法采挖珊瑚、炸鱼和毒鱼等破坏行为力度,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建设数据系统,这为加强保护区科研决策和管理,进一步采取更加主动的保护措施提供了科学手段和依据。同时,在珊瑚敌害长棘海星集中暴发时,保护区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清理。通过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曾经破坏严重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得到了较好的保护和恢复。”王俊杰说。

  适度搞旅游开发又保护

  身着潜水服,深入海底任意畅游,一览海底世界的斑斓色彩,成为众多游客到三亚旅游的重要选择。

  西瑁洲又称西岛,位于三亚市三亚湾内。这里海水清澈,能见度高,海底生物种类繁多,以秀美的山体、迷人的珊瑚礁、清澈的海水和松软的海滩著称,每年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前来潜水游玩。记者在岛上看到,绵绵细雨中,三五成群的游客依然热情不减,潜水、游泳、海上拖伞……欢笑声和海浪声响成一片。

  作为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瑁洲旅游业的兴盛是否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尤其是备受推崇的潜水活动又是否会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保护区出台了《海南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规划》和生态旅游方案,本着适度开发的原则,我们在实验区域进行了适度生态旅游开发,并取得了明显成效。”王俊杰对记者说,在开发生态旅游之前,保护区内时常发生采挖珊瑚礁、炸鱼等违法活动。但随着管理的加强,这些破坏活动得到了有效遏制。实践证明,在保护区适度开展旅游活动,对社会、经济、环境都有良好的效益。

  三亚珊瑚礁国家级自然保区项目办负责人柯韶文举例说,以前西岛渔民世代以渔业捕捞为生,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过度捕捞对周边海域海洋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渔民转产转业带来了新机遇,现在岛上的渔民大多数已经加入到生态旅游开发的行列。

  柯韶文告诉记者,现在在西岛珊瑚礁保护站共有4名工作人员,每天定期巡查保护,西岛珊瑚礁保护工作已经进入常态化。2010年,国家海洋局下拨中央海域使用金3000万元,在西岛建设珊瑚礁修复基地,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之中。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企业的作用,保护区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与珊瑚礁保护管理和生态修复工作。定期对游客和企业员工进行珊瑚礁知识普及,增强其保护海洋的意识。除此之外,企业还拿出旅游开发的部分收益用于保护区管理工作,共同保护珊瑚礁资源,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适度发展旅游业并未对保护区海洋生态环境和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不良影响,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柯韶文说。

  竖起“防火墙”装上“金钟罩”

  尽管三亚珊瑚礁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傅捷坦言,目前三亚珊瑚礁保护状况仍不容乐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所带来的威胁是破坏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陆源污染物排放、近岸工程建设、过度捕捞、违法采挖珊瑚等引起的环境恶化对珊瑚礁的影响远远大于气候变化。从长远来看,海洋环境破坏对海洋旅游业持续发展和珊瑚礁保护工作非常不利。只有不断完善保护制度,提高违法成本,才能避免或者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今年7月,海南首次大规模海岸带专项检查行动全面展开,旨在摸清海岸带保护与开发情况,为海南推行“多规合一”提供有力支撑。事实上,长期以来,由于历史遗留等相关原因,海岸带这一被称作“海南最值钱的地方”,在得到良好开发的同时,也存在部分廉价、粗放、大面积不合理开发等情况,对部分沿海区域环境造成破坏。

  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在三亚沿海部分路段和区域内,推土机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批违法建筑正在被陆续拆除。

  三亚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章华忠表示,在此次专项检查行动中,三亚市出“重拳”对一大批海岸带200米范围之内的违法建筑进行了拆除,真正做到还海于民、还绿于海,有利于进一步推进陆海统筹,深化海岸带保护和开发工作。

  另据记者了解,三亚市目前正在起草《海洋生态补偿管理办法》,未来,用海企业使用海域致海洋功能退化、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不仅要支付海域使用费,还须缴纳生态补偿金,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坏自行买单。据悉,由于珊瑚礁灭失与海岸侵蚀等生态环境破坏息息相关,该办法将先从保护修复珊瑚礁生态系统着手展开。

  与此同时,“多规合一”在海南的试点也为珊瑚礁保护工作带来了新契机。“‘多规合一’将探索整合相关规划的控制管制分区,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和生态保护红线,优化出山川河流、海洋岸线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最优尺度,把各部门规划和各区主要空间规划统一起来,实现三亚市空间资源配置和建设发展一张蓝图。这无疑将为三亚海洋生态环境治理和珊瑚礁保护工作竖起‘防火墙’,装上‘金钟罩’,对于进一步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章华忠说。

分享到:
0
更多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