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监测情况显示:广州工商局在本次珠宝玉石钻石贵金属商品质量抽查中发现,共抽检了171家产品质量负责单位的278款商品,其中镶嵌珠宝玉石商品111款、未镶嵌珠宝玉石商品20款、素金商品105款、镶嵌钻石商品42款。经检测,有62款商品被判定为核查总体不合格,不合格率为22.3%。本次抽查结果显示,“缺斤短两”的现象比以往有所减少,但标签及其他标识物不合格现象仍然极为普遍。而记者近日调查亦发现,目前珠宝行业中依然存在标识混乱的现象,有的甚至混淆、杜撰珠宝玉石和贵金属名称,误导忽悠消费者。
广东省金银首饰商会相关人员认为,产品标识是生产者、经销者传递产品信息和说明有关问题的信息桥梁,标识不规范,这主要是由于珠宝企业普遍不重视,对国家制定的相关规定缺乏基本的认知。业内人士林先生则表示,珠宝行业出现产品的质量问题,与行业急速扩张以及经营成本上涨不无关系。
据介绍,近几年珠宝企业大肆进行“圈地运动”,很多都以加盟的形式招商扩店,一些长久混迹于珠宝行业的加盟商也逐步与部分代工厂建立合作关系,或者通过中间商借用加盟的品牌平台,私下向代工厂下订单获得廉价的货源,获取高额的渠道收益。虽然大品牌会对加盟商进行管理,但操作空间依然很大,期间有一个环节管理跟不上,就容易出现问题。为抢夺更大的市场份额,一些生产企业不惜打价格战、甚至以次充好来追逐利润,导致产品质量无法保证。
有关专家指出,市场出现的产品标识与实际不符,通常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以次充好牟取暴利,二是用合成珠宝玉石冒充同类天然珠宝玉石,以假乱真赚取非法利润。比如石榴石标称为天然红宝石,合成立方氧化锆冒充钻石,合成祖母绿冒充天然祖母绿,合成水晶冒充天然水晶等等。
事实上,国家强制性标准GB11887-2002早已对印记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印记内容应包括厂家代号、纯度、材料以及镶钻首饰主钻石(0.10克拉以上)的质量。生产企业如果不标明自己的企业印记,那么不合格的产品流入市场后就无法追溯出生产源头。分析人士指出,珠宝贵金属标识不明,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但长此以往企业信誉受损,最终受伤害的将是整个行业。有关专家就此提醒消费者,购买时仔细查看商品的合格证,注意核对检验证明(鉴定证书或检验报告等)的内容与商品标签的一致性,以及检验证明中的检验结论与自己购买首饰时的要求是否一致,检测项目是否齐全等等,必要时应先委托权威检测机构检测后再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