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成功故事

项炳新的成功轨迹:从鞋材到药材

发布时间:2011-02-21 来源:互联网 538

在温州滨海园区有一个美丽的“世外桃源”--龙湾区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近1000亩的中草药种植基地内绿草茵茵,药材植物遍地。中间,几位农民正弯腰为形态各异的中药材修理枝叶,清理杂草。

“搞中草药种植是个新兴的行业,在未来一定会有很大发展空间。”见到记者时,温州市丰源药材种植有限公司董事长项炳新一开口说的就是中草药种植。

尽管才40岁出头,但岁月的痕迹似乎已悄悄地爬上项炳新的额头,身材瘦小、面色黝黑的项炳新每天都巡查在面积达千亩的中草药种植基地里,或猫着腰捧起一簇温郁金仔细端详,或仔细查看葛根,无论春夏秋冬,日晒雨淋,他蹲在田头乐此不疲。

项炳新介绍,眼前的这个中草药种植基地是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于2004年创办的。经过数年发展,现在园内种植温郁金、吴茱萸、射干、葛根共4种中药材,去年该基地经过省级有关部门检测,成为无公害示范基地。

从传统行业转型
项炳新是龙湾区沙城镇沧宁村人。和许多励志创业的温州人一样,高中毕业后,20岁不到的他就选择外出打工,走上了一条艰苦的创业之路。其间,他做过短工,干过机械活,个中酸甜苦辣只有自己知晓。

1993年,正值温州鞋业蓬勃发展的阶段,项炳新看准这个时机,毅然办起了一家名叫时时新的鞋材厂,专为温州皮鞋企业提供鞋底材料。厂子规模不大,只有100来号工人,但鞋材生意一直不错,足够他过上富足有余的生活。

不过,骨子里就透着一股闯劲的项炳新是一个并不安于现状的人。在他看来,自己从事的行业属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自身特点的限制,企业一直为他人做“嫁衣”,没有自己谋求发展的独特的杀手锏,难以进一步提升。“如果企业不求变,仍然在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里求生存,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窄。”夜深人静时,项炳新常常辗转难眠,他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找到一个新的投资项目。

因中草药走在一起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做任何事情,依靠个人的力量单枪匹马难以干成大事。这里不能不提项炳新从小就认识的一个朋友,也是同一个村人--沈上信。老沈年纪比项炳新大了十来岁,原先在部队当过兵,后来在当地做过厂长,此后一直在当地经营水产养殖生意。

2003年,当中国遭遇非典疫情时,温州的板蓝根生意节节攀升,价格一下子上涨几倍到几十倍,其他中药材价格也卖得很火爆。沈上信看准了这个商机,急匆匆地跑来跟项炳新商量:“我看中药材这行不错,今后人们的保健意识只会越来越强,及早投资,将来一定有前途。”而且他向项炳新透露,自己认识省中药材研究所的几位专家,可以请求提供技术支持。

项炳新听后不禁眼前一亮:这确实是一个好的投资项目。第一,自己以前种过田,现在搞中药材种植应该不会很陌生。第二,村里有许多土地已闲置多年,这下正好可以派上用场。

说干就干,第二天,项炳新就召集村里的乡亲们开会,一起商量中药材种植的事情。没想到,这项提议获得了乡亲们的一致通过,总共有13位村民愿意入股跟着他们一起干。

2004年下半年,温州市丰源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项炳新任董事长,沈上信任副董事长。作为发展的第一步,公司共集资200多万元,先期承包了沧宁村的200亩荒地,用于种植温郁香等中药材。

 心血结出丰硕成果
土地虽然承包过来了,但在基地最初开发建设的时候,项炳新他们面临的局面是:荒地草长足有一人多高,建筑垃圾堆成山。

“这样的土地怎么适合中药材生长?为了能早日种上中草药,我们这些股东们顾不得什么了,大家纷纷卷起裤脚奋战在田头,和十几个农民一起,一干就是一个多月。基地原本是一片草甸子,为了开垦我们起早贪黑、摸爬滚打。苦和累就不用说了,反正一个月下来我瘦了20多斤。”项炳新笑着告诉记者。

为了掌握更多的中草药种植知识,项炳新边干边学,先后啃下了《药用植物学》、《中草药种植》等10余本专业书籍。遇到自己不懂的地方,他虚心向省中药材研究所专家求教。天道酬勤,经过反复实践,项炳新的中草药种植获得了初步成功。一年后,他的心血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一年,公司挣了20余万元。第二年,他又增种了吴茱萸、射干、葛根等3种中药材品种。

前景十分乐观
尽管2006年的台风,使项炳新的中药材种植基地遭受重大损失,公司利润锐减一半以上,但项炳新毫不动摇,灾后紧急修复园地,重新投入种植,他对于发展中草药种植前景十分乐观。

“遇到天灾人祸是无法避免的。要善于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更好地防患于未然,就能更好地规避一定的风险。”

种植基地的经理章步环是项炳新在丰源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的“老搭档”。他专门负责开拓中草药的销路市场。他告诉记者,随着丰源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的名气越来越响,他们在开拓市场方面逐渐打开了局面。现在,已与国内一些大药行建立了业务联系,几家大型制药厂也来函要求加工药材。

项炳新告诉记者,据统计,去年全球中草药国际市场2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我国中草药出口仅占其中的3%左右,其中出口中药材的比例就占全部出口的70%以上。我国生产的中药材现在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国家如日本、韩国等,近年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开始直接进口中国的药材,然后再进行深加工、精包装,把高额利润留给了自己。

“如何提高我国中药的深加工技术,改善我国中药的包装状况,扩大中药制品的出口比重已成为我国中药企业的当务之急。这些也是我们丰源今后的奋斗目标。”看来,在项炳新的企业规划中,他的中药材种植之路将会越走越远。

下一篇:
分享到:
0
更多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