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成功故事

上投摩根王鸿嫔:基金界的女一号

发布时间:2010-10-22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770

王鸿嫔,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毕业于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1992年加入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集团,历任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台湾证券暨期货发展基金会第五届“金彝奖”杰出投信投顾人才,拥有十五年证券投资基金从业经历。现将离任上投摩根职务。

“从台湾到大陆的第一个冬天,我常常被电到,气候太干了。”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王鸿嫔笑着说,声音不紧不慢,带着浓浓的台湾味道。

“很多时候我并没有想太多,因为每一天都是新的。”王鸿嫔借用了《飘》里面的一句名言,来概括自己的人生抉择。

“现金为王不等于一直持有现金”

在温柔的表象下,王鸿嫔有着自己的执着与坚持。

2003年,她卸下台湾基金业营销女王的皇冠,放弃自己在台湾摩根集团拼下的一切,只身来到上海,开始筹建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管理公司。当时家里人和朋友都认为她疯了,可自己却没想那么多,固执地认定了这个冒险的念头。

五年一转。上投摩根已经在中国基金业占据了一席之地,而股市也上演了剧烈的牛熊变换,明年的市场走向成为了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

“去年是赚多赚少的问题,鸡犬也升天,基金经理、操盘手都觉得自己是"股神",个个眼睛长在头顶上,今年则是"英雄也要低头",大家通通都挨骂,但明年很不一样,是考验基金经理真功夫的一年。”王鸿嫔认为在告别单边市之后,明年竞争力差的基金会继续亏损,而市场判断正确、择股能力强的基金将会获得正收益。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今年以来的股市大跌和基金大缩水使一些人选择了把资产存入行,他们的理念是“现金为王”。但投资大师巴菲特的独到观点却是:现金资产是一种非常可怕的长期资产,最终不会带来任何回报,而且肯定会贬值。

王鸿嫔对巴老的话做了进一步的解释:“"现金为王"并不仅仅针对股市,对楼市、商品市场也相同,意味着买方市场的到来,现在应该做的并不是把钱放到银行去博低利率,而是应该到市场上去"挑货"。”王鸿嫔笑言从市场中“全身而退”的时机早就已经过去,“现金为王”绝不等于一直持有现金资产。2009年可能是零通胀时期,现金资产缩水的风险固然不大,但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却可能会在2011年、2012年催生温和的通胀,那时现金就很难称王。“既然对未来通胀有预期,那么现在为什么不买入股票呢?”

综观今年国内基金业,债券基金大行其道,上投摩根却在此时大胆地发行了一只中小盘基金,属于较高风险的品种。“现在许多优质公司都像天使一样被打入凡尘,对基金经理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王鸿嫔说,她十分看好中小盘股票的成长性,此外公司也想打造一只充分强调选股能力的基金。明年光看板块还不够,还要挖掘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从以往关注企业的损益表转到关注资产负债表,考察企业解决存货问题的能力。

讲到兴起之处,王鸿嫔甚至找来一支水笔,开始在讲板上认真地描画两者之间的关系,以求更加明确地表达在全球经济紧缩时代微观经济体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

“不要陷于市场不能自拔”

市场火爆时,“跟风”是一些投资者的共性,王鸿嫔碰到的尴尬事也不少。“以前刚开始演讲,技巧不大好,讲了十分钟观众就说,王小姐你不要讲了,直接告诉我你买什么就行了。我说我买的可能你并不敢买,而且工作的专业性要求我们不能推荐具体的操作。”

她坦言自己是属于心态很好的那一类人,“拿我自己家庭的理财投资来说,我的特点是赔得起,不是说钱多了就赔得起,以前挣钱少的时候也一样。赔了就赔了,照样吃饭、睡觉、工作,日子还得过啊!”

她讲了身边的一个小故事,是一位收入比她还高的朋友,每天都非常紧张地打电话来问,像问考试分数一样,全然影响到了自己的生活。

“不要陷于市场不能自拔,跌了就闷闷不乐、六神无主,这样不累么?投资毕竟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投资者往往容易高估自己的风险承受水平。”

王鸿嫔说,如果用客观标准衡量,她有三个孩子,年纪也渐长,在投资上应当趋向于保守,而她那位朋友收入高并且单身应该能承担更大的风险,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投资者对自己的判断和实际风险承受能力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有人说我愿赌服输,但最终还是要看他的真实行为。”

临近年底,各大机构对明年市场点位的预测纷纷出炉,然而回想去年年底时的研判,又有谁料准了今年的市场呢?“时点是最难预测的,但经历了今年的大跌以后市场更安全了,我觉得不论国内市场、国外市场,现在都是一个很好的布局时间。”

谈及自己的投资,王鸿嫔说那是人尽皆知的秘密,一点都不“炫”,就是定投。“一般我加大定投比例都是在市场比较低迷的时候,2001年网络泡沫时是这样,现在也一样,一部分给孩子作教育基金,一部分留给自己作退休金。”

王鸿嫔形容自己抗打击能力超强,基本属于投资激进派。跟年轻时候相比,现在的她在投资理财上已经稳健了很多,但仍然有不存银行的习惯,而是购买一些固定收益类基金来替代。

“最值得学习的是纪律”

基金业给人的感觉常常是浮躁而功利的,一路走来,王鸿嫔说她从来不相信靠运气就能成功,没有人会一辈子一帆风顺。运气总是短暂的,因此碰到困难要把它当作机会,简而言之,就是“吃苦要当成吃补”。

她很欣赏百度CEO李彦宏讲的一句话:“认识自己是最难的一件事,你喜欢做什么?擅长做什么?”只有找到了自己喜欢做并且能发挥长处的事情,才会自然而然地把“吃苦当成吃补”,跨越一道道障碍。

“干这一行确实耗损率很高,一定要找到缓解压力的方法,不然肯定走不远。”王鸿嫔经常这样跟基金经理讲,“投资要有纪律,生活也要有纪律,这样的效应反映到工作上来,才会带来良好的结果。”闲暇的时候,她跟传统女人一样喜欢做菜,手艺还不错。每周也会练两到三个小时的瑜伽,虽然只刚刚开始一个月,也希望能像做菜一样坚持下去。

在投资大师当中,王鸿嫔最欣赏的有两位,一位是众所周知的股神巴菲特,另一位是着有《对冲基金风云录》的“美国第一投资策略师”巴顿-比格斯。“巴菲特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纪律,市场看得准固然是前提,但要想在市场里走得久纪律的约束就很重要。”她认为巴菲特所操作的无非也是按照教科书上来,但其特点就是他相信、他遵守、他执行,他很清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todoand not to do)。

“我相信国内市场也会慢慢出现巴菲特式的人物,虽然市场不同,但有些原则却是共通的。就像做菜一样,食谱给不同的人,做出来的菜咸淡口味不一样,但菜还是那道菜。”王鸿嫔说。

基金界的铁娘子:基金奇才营销女王“平心而论,我不否认我自己是一个努力的人,但同时不能抹杀的,其实是赶上了整个行业起飞的阶段,身处那个环境使我有机会来发挥自己的才能。如果是时势造英雄,那一定是因为环境的因素,再加上有一个好的平台。”——王鸿嫔在台湾取得了营销女王的称号,来内地短短3年多的时间又获得了基金业铁娘子的称号,但王鸿嫔却统统不要。如果一定要给出一个定义,那她宁愿别人说她是一个平凡的人,因为她认为自己既没有三头六臂,也没有过人的本领,有的只是一直在这个行业扎实工作的信念。——华夏经纬网台湾清华大学经济系毕业,台湾证券暨发展基金会第五届“金彝奖”杰出投信投顾人才,拥有15年证券投资基金从业经历……拥有多重光环的王鸿嫔已经在证券和基金行业打拼了十几年,她是台湾最顶尖的基金市场企划人才,她集台湾“基金奇才”和“营销女王”等称号于一身。

王鸿嫔2004年进入大陆基金市场。当时的大陆基金业几乎是男人的天下,女掌门可谓凤毛麟角,而王鸿嫔率领的上投摩根基金投资团队仅用3年多时间就向市场证明了自己,大有巾帼不让须眉之势。公司旗下的内需动力基金一日销售超过900亿的行业神话纪录,至今没有其他公司能够打破。

王鸿嫔自己的理财经历相当丰富,“成功的投资都已经淡忘了,倒是几次失败的经历,印象来得更深刻。”

1990年王鸿嫔入行,正值股市的低迷期,那时的牛市很容易给人一个错觉,就是钱很容易赚,买什么都赚钱。

但1994年初格林斯潘上台,美国第一次上调利率,形势急转而下,“我们在股指期货的投资连本带利三天赔光。”此后“我开始变得小心,并且认识到,这种高风险投资只能当配菜,不能当主食。”后来,王鸿嫔结婚生子,逐渐远离高风险市场,开始选择基金这样比较稳健的品种投资。

从2003年5月公司开始筹备一直到2004年5月公司正式成立,王鸿嫔带领一帮员工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对于这样一个外来人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市场和环境打拼,其中的艰辛和困难是不言而喻的。就在大家以及王鸿嫔本人都认为从此会走上顺风顺水之路时,真正的困难来了。

熟悉市场的人都清楚,上投摩根成立的时候正好赶上一个空头市场,当时无论是市场的环境还是公司本身都不能让客户充分信任,因此,在公司新产品进行宣传的时候根本就是处处碰壁。理由很简单,市场每天在下跌,基金的收益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甚至有相当一部分的基金都徘徊在正负收益之间,可以想象,当时市场上的基金销售怎一个惨字了得,一些名头响亮的大公司尚且如此,更何况刚刚成立的上投摩根。很多客户甚至连上投摩根的名称都没有听说过,一家连产品都没有的公司还要上门去推销,哪个会相信?

情急之下,王鸿嫔选择了走出去,出去跟客户讲,并且还大胆地定下一个具体的目标,一年之内办100场“致富100”的讲座。

起步的时候有个别场次甚至都是台上王鸿嫔在讲,台下只有三三两两的客户在听,而演讲人多过台下客户的尴尬情况也不是没有过。很多同事不理解,认为没必要费时费力地再继续办下去,王鸿嫔当时很肯定地告诉员工,一个人也是人啊,就算只有一个人来听也要办下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第一年还花费很长时间苦口婆心地先说服公司的员工有这个积极性把活动办下去,等到第二年看到一些成效的时候,就逐渐有相当一部分员工对王鸿嫔的这个想法有了认可度。到了第三年,“致富100”真正成为业界一个品牌的时候,员工开始理解王鸿嫔当时的决定的确是高人一筹。

经过公司的统计,“致富100”2005年办了100场,2006年办了将近200场,2007年也办了200多场。而活动的场地也由当初的几十人换成了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有了王鸿嫔的坚持,再加上市场由熊转牛的契机,2006年年底,基金业绩排名出炉的时候,上投摩根旗下基金中国优势和阿尔法的排名双双跻身前三甲,从此,王鸿嫔和上投摩根的名字才算是首次由幕后走向了前台。公司和她本人的铁杆粉丝也让王鸿嫔体验了一把做明星的感觉。正是由于这些铁杆粉丝的追捧,导致由上投摩根创下的新基金一日销售超过900亿的神话纪录至今没有公司能够打破。

如今,王鸿嫔说她自己在公司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做整个全局的把握,更多的也是扮演刹车手的角色。

下一篇:
分享到:
0
更多

热点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