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成功故事

陈丽华:紫檀王国的女当家

发布时间:2010-10-16 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 761

年龄:68出生地:北京

教育:高中财富:48亿元

主要公司:香港富华国际集团

公司总部:北京

上市情况:无

主要行业:北京房地产,紫檀博物馆

陈丽华是一个满族后裔,她是我们排行榜上最富有的女企业家。她最初是做家具修理生意,1982年移居香港,从事国际贸易。在完成一定资金积累之后,陈于80年代后期回到大陆,在北京成立了长安俱乐部。富华目前正在北京王府井附近投资一条40亿元的文化街(仿古的北京老街)。从很小时候起,陈丽华就对紫檀木家具有一种特别的兴趣,因此在1999年,她耗费两亿元建造了一个紫檀木博物馆。现为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申奥成功,举国欢庆。作为一位伴随着改革开放春风前来北京投资的香港实业家、中国着名的木雕艺术家、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的陈丽华,在萨马兰奇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的一刹那间,她带着两个小孙女在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奥林匹克情》大型文艺晚会上,向人们展示了一座寓意“敞开大门欢迎各国健儿和朋友来中国来北京”的紫檀木雕《国门》。她说,要在大喜的日子里,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身份,向祖国表示一下小小的祝福心愿。为了做好这座《国门》,她特请故宫博物院的古建专家来设计,按照皇宫的宫门结构制作,门上的一砖一瓦榫卯结构都和故宫里的皇门一模一样,没用一根铁钉。用的材料也是十几年前风干的最好的小叶紫檀,多年不变形。她说,紫檀这东西是木中之王,“寸檀寸金”,过去只有皇宫里面才有,非常珍贵。《国门》是陈丽华女士领导的香港富华国际集团下属中国紫檀博物馆制作公司的100多名员工,用两年时间加班加点手工雕刻而成的。

陈丽华的名字与她钟爱的紫檀木雕一样响亮。

陈丽华是以房地产投资起家的,此次《福布斯》也是将房地产列为她投资的主业。

1981年初,陈丽华从北京来到香港,通过社会关系的帮助,从事房地产投资。但不到一年,她回到北京寻觅商机。直到数年后,她才在东长安街建国门附近拿到一块地。时间很快证明了她选择北京作为新一轮房地产投资的敏锐性。

与此同时,陈丽华在香港已小有斩获。她的第一桶金是在比华利买了12栋别墅,随后高价卖出。几进几出,陈丽华开始并逐渐完成了她的“原始积累”,并及时地向港岛外拓展投资。譬如,香港富华国际集团在澳州的房地产投资就可以说是大获成功。当港岛诸多地产商痛苦地发现自己的财富被金融风暴卷走近一半或一半以上时,陈丽华却有些欣慰地说,香港富华国际集团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这在很大程度要归功于富华国际集团投资主业向北京的全面转移。陈丽华在东长安街边拿到的那块地,由于某些非投资因素的影响,居然建建停停用了近10年时间。但是,当投资5亿多元的长安俱乐部终于在1996年告竣的时候,仍然让许多人吃了一惊。直到现在,长安俱乐部在某种程度上仍是身份或财富的象征。

富华国际集团在北京拥有数家房地产企业,总投资已超过35亿元。即使是在巨贾云集的北京,除去香港几大地产大鳄和北京大型国有开发企业外,一个私营投资商能在10年左右时间里开发近130万平方米的房地产项目,似乎也不多见。

陈丽华已将北京房地产开发投资的绝大部分事务交给了儿子赵勇,并不愿太多插手干预。

陈丽华一直难离紫檀贵气。陈丽华回归北京投资房地产,固然是出于商人的市场敏锐,本质上却也与故土情结有关。而迄今为止25年的紫檀投资生涯则更是与其家世渊源密切相关。

陈丽华是正黄旗世家出身,那拉氏的后裔。在紫檀家具的包围中,她在北京度过了自己的童年。这一经历,或许再加上满族人的基因,对她的影响是惊人的。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陈丽华的奶奶和妈妈烧掉了族谱,将家里的紫檀家具上交了一部分,拆掉一部分,其余的则埋在了猪圈旁边的土里。打倒“四人帮”后,年景渐渐踏实了,已长大成人的陈丽华才把地里埋的东西挖了出来,她惊奇地发现,这些紫檀家具竟然丝毫没有坏,于是又擦又晾,又找木工。先是修老的家具,后来又到处找料或是买点旧的,大改小旧翻新。今天的“中国紫檀之王”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迈出了当时的第一步。

后来陈丽华到香港发展,成立了富华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并且事业大进。一天夜里3点钟,陈丽华把儿子女儿都叫了起来,说:“我脑子里有些想法,咱们现在就开个会。姥姥留下来的东西,咱们都修起来了,文化大革命中糟踏了那么多,想起这些我心里就不舒服。我就感觉民族的东西不能丢。我们尽一点义务留给我们的后辈,让他们了解我们中国的民族文化是了不起的。”

陈丽华接着对儿女说:“我想把资金投到做紫檀家具上,你们有意见没有?”孩子说:“我们都听您的。您喜欢您就花吧,我们有机会再做别的生意挣。”就这样,陈丽华重新回到了北京,因为只有这里的皇城仍然飘逸着紫檀的幽香。

陈丽华要按照皇家的定制,按照故宫博物院里家具的式样做。“要做就做宫廷工艺”,做极品是陈丽华的目标。这些年,陈丽华携带巨款8次率人奔赴缅甸。在金三角她坐过汽车、电瓶车、摩托车,也骑过驴,不会骑就抱着驴脖子,甚至还坐过自行车后座。在山顶上,望着山下比火柴盒还小的汽车,她体会到了“什么可怕?最高时最可怕。”在草路边的洞里,蛇的目光幽蓝狠毒,陈丽华和她的手下只能颤颤巍巍地避让而行……

陈丽华的艰辛付出,终于结出了金灿灿的果实。中国紫檀博物馆终于奉献到了世人面前。她创造了一个举世无双的神话,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紫檀之王”。尽管她已无法算出到底付出了多少,尽管她的博物馆一个月才卖了1万块钱门票,还不够交水电费,但她还是不改初衷:“我20多年到现在没卖过1件,我从来就没想卖过。一个是我喜欢,再一个是我想做出成绩来,给后人留下,留给民间、留给国家。让大家了解我们的过去,了解老前辈留下来的民族文化。如果卖一件就会少一件。”

“真是藏龙卧虎啊!”

“每一道工序我都要管,从采料、挑料、开料,到加湿、干燥、画的审议。比如说湿度,一片一片开出来后,要用水泡,把它的木性给泡走,以后再风干,这一段最为关键。然后再挑料,阴面阳面、东面西面的紫檀,颜色都不一样。”陈丽华说:“挑料特别难,买100斤木头,可能只能挑出10斤8斤,一般也就10%到15%。每一朵花,怎么把它的活劲做出来,怎么才能非常有富贵感、民族感,我天天都在思考。”

一件件价值连城的民族艺术瑰宝被造就出来了,令参观博物馆的人叹为观止。

有个美国巨商,出价许多美元想买博物馆全部藏品,愿意先付款并让陈丽华女士展出3年后再拿走,但遭到陈丽华婉拒。一位香港富商,想出高价购买一个紫檀屏风,陈丽华宁愿送给另外的礼物而不肯割爱。

陈丽华女士钟爱紫檀已经到了虔诚的地步:“紫檀还是高级药材呢。在紫檀旁边坐着,就跟抽了大烟似的特别有精神。特别累时在紫檀边走一圈,什么头疼啊烦恼忧愁全都没有了。紫檀能通血,黄花梨能降压。”

她的一个工人在打磨时不小心碰断了一根龙须,陈丽华哭了,自己揍自己的嘴巴。那个工人吓坏了,工人们也都哭起来。从那以后就再没有折过一根龙须。

博物馆开馆不久,有个19岁的大学生在观看一幅紫檀画时,竟将上面的镂空船桨给掰断了。这是陈丽华16年前做的一幅珍品,陈女士真是欲哭无泪。老师同学认错、批评教育又怎能弥补这巨大的损失?最后,陈丽华反倒送给他们学校一个酸枝木的“骑摩托车的女郎”。目的是想让这些学林业本科的孩子们,见到这件艺术品,就想到要珍惜我们国家的民族艺术和森林资源,特别是那越来越少的木头。

这件残破的紫檀画现在就摆在大厅的一进门处,画边有个玻璃罩,里面放着那两根小小的残片。“这件我就不修啦,用来教育其他的人:你可千万别再掰了。”

已经独步紫檀王国的陈丽华,并没有停止她的脚步。她还要做北京的四合院,所有的牌楼和在“文革”中几乎被拆得一干二净的70几个城门,将来摆放在现在已经开工的博物馆二期工程里。“以前北京什么门都有,东直门、西直门、哈德门、崇文门,各式各样的门多了。‘文革’时我都去拆过,护城河也都填了,多可惜呀。记得小时侯坐着马车进东直门,到点不出去,城门一关就甭想出去了。”

在同样散发着紫檀幽香的工厂,一个车间里四合院的地基已经初具规模,工人们正在忙着制作四梁八柱。在另一个车间里,董法林主任正带领着工人制作“飞云楼”。他说:“这个在山西省万荣市的飞云楼可以说是天下第一楼。将来做好了,加上底座有3米多高,比那个故宫角楼还高。不过还早着呢。”这位50多岁的老木匠说:“我已经跟了董事长23年,我的儿子现在也在厂里上班,而且他也有儿子了。”来自河北涞水、月薪2000元的工匠牛庆吉对我们说:“板妈对活要求特别细致,不怕你时间长,做好了为止。”

“板妈”——年轻工人们都这样亲切地称呼他们的老板陈丽华。

陈丽华花在紫檀事业上的钱难以计数,但是她看重的是紫檀,和一刀一刀为她雕出紫檀王冠的工人。她的比喻朴实无华:“一年到头一天吃一头牛,365头牛能有多少钱?你有病了,黄金不能把你带去送医院,还得是人。工人也是一样,所以处理好人的关系是最关键的。把钱看得太重了,人人恨你,人人看不起你,不如没钱。”

一只手攥着地产,一只手攥着紫檀,陈丽华为自己开拓了金矿。

下一篇:
分享到:
0
更多

热点资讯